层层嵌套的故事迷宫——《坐火车旅行》
今天聊聊西班牙 / 法国电影《坐火车旅行》。
片名Ventajas de viajar en tren / Traveling by Train / Advantages of Travelling by Train (2019),别名搭火车旅行好吃惊(台) / 坐火车旅行的好处。
展开剩余80%本片是导演阿里兹·莫雷诺的处女作,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怪异的故事一层套一层镶嵌在一起,形成了层层嵌套的迷宫。
出版商赫尔加把行为怪异的丈夫送进精神病院,自己坐上火车准备回家。她对面来了一位自称精神科医生的安赫尔,安赫尔提议讲述他的病人故事。
他讲述士兵马丁在战场失去手臂后,坚信垃圾工人是国家监视系统的爪牙;马丁的故事里又藏着儿科医生参与儿童贩卖的秘辛;这些故事内部再生枝节,如疯狂增殖的俄罗斯套娃。
这不是简单的故事套故事,而是让人深陷其中的认知迷宫。
如同盲人摸象,每个叙述者都只看到自己所看到的部分,然后拼凑出扭曲的“真实”。
赫尔加本是听众,很快便被吸引进入故事中心参与其中。她与售货亭男子艾米利奥的过往也被血淋淋地呈现。
花前月下到戴上项圈,喂狗粮,住狗屋。观众也渐渐陷入迷失,一时难以分清眼前的是惊悚片,还是黑色喜剧,还是残酷心理剧。
这些故事层层叠加,最后你会疑惑到底谁是真正的讲述者?谁是病人?谁才是疯子?
电影充满超现实主义的元素,故事情节离奇荒诞,时刻在挑战观众的想象力。当观众还在为前一个故事震惊时,后一个故事立马推翻了已有的情绪。
在恐怖和离奇的情节中,电影又不乏黑色幽默,让观众在紧张之余也能会心一笑。
影片中充满荒诞的情节,建议观众不要对剧情太过认真。
电影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构?
安赫尔医生讲的故事看似荒诞,但赫尔加自己的经历同样疯狂。直到最后揭露,安赫尔可能也是精神病患者,整个故事可能是他的幻想。
电影不断挑战观众的认知,让人分不清哪些是真实发生的事,哪些是精神病人的妄想。
影片贯穿始终的其实是“不可靠性”。
几乎所有叙述者都是不可靠的。医生可能并非真的想逗赫尔加开心,而是有意引导或误导她。故事中角色视角本身就带有严重的心理偏差和扭曲。
观众被迫像赫尔加一样,不断质疑眼前所听、所见的真实性。
超现实只是假象,导演更想表达的还是对当代社会的焦虑。
马丁幻想国家通过垃圾袋监控公民,对应大数据时代无处遁形的恐慌。艾米利奥将爱人“驯化”为狗,暗喻亲密关系中的权力绞杀。艺术展上的人体残肢交易,则讽刺资本对包括死亡在内的一切贪婪收割。
怪诞套娃故事只是具象表达的糖衣,内核还是导演对现代性病灶的冷眼旁观。
导演成功地将一部被普遍认为“无法改编”的小说搬上银幕,并赋予了它独特的电影语言和风格。
观看这部电影很有挑战性,叙事碎片化、情节极端化、主题晦涩,对观众的接受度要求高。
它不是一部轻松的娱乐片,更像是一场需要观众主动参与的解谜游戏。观众可能会被它的怪诞和黑暗所吸引,也可能感到被冒犯和不适。它不是那种能让人“喜欢”的角色,而是让人“思考”的电影。
怪诞叙事迷宫,
挑战认知真实。
发布于:江苏省米牛配资-炒股票手机软件-配资公司-民间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