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量推进长三角创新枢纽建设
王 平
今年4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考察指导工作,对上海提出了“为国担当、勇为尖兵”的殷切期待,要求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对上海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了全面部署。青浦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进一步找准在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的功能定位和实践落位,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格局下,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引领,以国家级跨省域高新区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长三角创新枢纽”。
锚定优势赛道壮大创新产业集群
积极承接科创龙头溢出。聚焦华为、网易、安踏、美的等龙头企业,加强战略谋划和主动对接,强化专业性服务和精准化招商,持续延伸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和服务链。积极谋划与华为开展联合创新,打造创新生态产业园区,通过技术合作、人才交流等方式,推动华为等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更多在青浦区落地转化。
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科创龙头企业与高端制造业、快递物流业等的相互赋能机制,支持科技企业参与技术改造、管理创新。大力推动快递物流业向高端化发展,进一步发挥快递物流数据创新实验室作用,引入无人车、无人机配送等新技术、新场景,强化与空、铁、水一体化联动合作,加快培育物流综合服务企业。推动快递物流企业向跨境贸易等领域拓展,服务企业“走出去”。
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布局。围绕芯片研发、空间信息、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抢抓发展机遇,选准细分赛道,积极培育和引入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和高质量孵化器,强化应用场景供给,促进市场化产品形成与创新企业培育。发挥好政府创投基金的撬动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
围绕创新要素赋能培育产业生态
推进产学研用高效协同。持续推动复旦青浦创新中心、同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山国家医学中心等发挥效能,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通过设立大学科技园、联合实验室、企业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等创新载体,精准链接相关企业和要素资源,发挥好政府链接产学研用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一体化创新链条。
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布局研发设计、科技咨询、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以及人力资源、会计金融等专业服务功能,培育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专业服务机构。争取设立示范区知识产权综合政务服务中心,拓展专利专窗等国家服务事项。发挥长三角算力枢纽优势,大力培育和引入数字化服务商、数字技术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加大算力、数据、模型等供给,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建设好创新企业孵化器。加快建设一批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活力迸发的创新企业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办公空间和共享设施。凭借全区产业布局和资源优势,打造一批专注于特定领域的专业孵化器。引入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服务机构,提升孵化器的运营水平,加强与高校、投资机构的合作,提供好创业指导、金融服务、市场对接等全方位支持。
引育并举构建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提供量身定制服务。持续优化西岑国际人才港运行机制和服务效能,在虹桥和新城区域错位布局“一站式”人才服务综合体。落实好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对高端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实行“一人一方案”的个性化增值服务。对于大量导入的年轻人才,有针对性地布局文体娱乐、休闲健身、夜间经济等功能。
注重精准政策供给。不断优化“青峰”人才政策体系,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制定重点企业“惠才包”。围绕创业者,帮助搭建对接平台,把技术人才、转化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匹配起来,形成良好的“化学反应”。持续完善“人才团队奖”各项机制,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创新人才引育机制。举办好长三角一体化院士论坛暨示范区人才高质量发展论坛、“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展示及人才交流活动,深化以赛引才、以活动引才、以政策引才。用好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平台,构建海外引才网络,积极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积极完善高校重点企业人才“住企培养”、产教联合体等机制。
(作者为青浦区委书记)
本文刊于《上海宣传通讯》2025年第16期“学习贯彻落实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精神”栏目
米牛配资-炒股票手机软件-配资公司-民间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