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八方来财》和《大展鸿图》,歌手揽佬火爆全球,成为当下乐坛现象级事件。
据深圳广电集团都市频道《第一现场》报道,近日,当被记者问到是否会去国外发展时,揽佬果断回应:肯定没想过,我爱中国。我也出过国,点外卖太麻烦,打车也麻烦,不会去的。
此前报道,7月7日,全球最大流媒体音乐播放平台之一的Spotify华语歌手榜单更新,来自广东的说唱歌手揽佬超越周杰伦、林俊杰和陈奕迅等人,登顶Spotify华语歌手月听众数量第一名,月收听人数突破302.2万。
“感觉全世界都在跳《大展宏图》”
相信最近上网的朋友一定逃不过那魔性的:“别墅里面唱K/水池里面银龙鱼/我送阿叔茶具……”
没错,这就是那首继《八方来财》之后火遍全球的《大展鸿图》,有网友感叹,“感觉全世界都在跳《大展宏图》”。
歌词直白、旋律简单、节奏魔性。
谁能想到这首“洗脑神曲”,正以流水线式的速度更新换代,成为互联网时代华语乐坛的“新顶流”。
凭借《八方来财》《大展鸿图》这两首神曲,1998年出生的广东说唱歌手揽佬,在Spotify月收听观众数量赶超周杰伦、林俊杰等歌星,成为华语歌手排名第一。
在这之前谁能想到,在Spotify超越周杰伦的会是一个说唱歌手。
音乐不再需要复杂的艺术性,只需要一个足够“抓耳”的片段
揽佬的音乐风格,被网友戏称为“揽式孟菲斯”。这种风格,意思是将美国南部的孟菲斯嘻哈节奏,和中国东南沿海的地方文化融合,加上他浓浓客家口音的普通话,让人一边听不太懂,一边又欲罢不能。
以揽佬和AR(刘夫阳)共同创作的《大展鸿图》为例,据羊城晚报报道,此歌开篇便采样粤剧《帝女花》的经典旋律,将婉转唱腔与美国田纳西州的孟菲斯说唱的碎拍鼓点重新编排,让粤剧的梆子腔、二黄腔旋律与电子音效互融,“老戏新唱”,让岭南文化的“听觉基因”跟着鼓点跳动,成为能被Z世代“get到“的文化。
简单、重复、高频,像一台永动机般在耳边循环敲打。
这种节奏设计直接触发人类的“听觉本能”,让人不自觉地抖腿、点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听完上句就能哼出下句,刚高潮就猜到了结尾。旋律重复到“听一遍就刻进DNA”。
对此,国外网友一致认为,“虽然自己一个字都听不懂,但只要前奏一出来,没有一个人能停止摇摆。”
而在国内,评价却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锦观实验室记者注意到,某音乐平台上,《大展鸿图》虽有150万+点赞,评论区点赞最多的却是,“华语乐坛算是完了”。
尽管业内对“洗脑神曲”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它们占据了大众娱乐的真空地带。
或许,“不迎合”才是最好的文化对话
今年以来,哪吒、拉布布、《大展鸿图》火遍全球,与以往不同的是,它们走的是“不迎合”的路子:哪吒打破了传统神话里“乖顺神童”的印象,用叛逆少年的姿态重新构建经典;拉布布跳出“萌系潮玩”的惯性,用怪诞的设计传递个性;《大展鸿图》则没有刻意把粤剧包装成“神秘东方符号”去刻意迎合外间的审美设定,反而用客家口音的广普、市井烟火气的歌词,把最本土、最“不标准”的一面抛出来,结果反而让人们觉得“真实”“上头”“有生命力”。
这种“反期待”的特点在于:当它登上全球舞台时,人们看到的是,其跳出了文化输出里常见的“自我设定”陷阱(比如刻意强调“功夫”“旗袍”等标签化元素),也不按对方的预设来规限自己。人们在听《大展鸿图》时,感受到的粤剧不是被供奉起来的“古董”,而是能跟说唱、电子乐掰手腕的“活文化”。
这种“我就这样,但你会被我吸引”的底气,反而消解了文化隔阂里的“仰视”或“俯视”,让人们看到一个更立体、更真实、更多元的文化生态。文化共鸣的核心或许从来就不是“你想要什么我给什么”,而是“我是什么,我真诚地展示,你被这份真实打动”。
记者/编辑 王斌
部分综合 羊城晚报 第一现场等
来源:锦观新闻
米牛配资-炒股票手机软件-配资公司-民间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