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的称制之事,简言之,实际上就是在汉惠帝去世后,汉朝的继承人年纪尚幼,无法承担政务,因此吕后不得不代为辅佐,实际掌握了朝政大权,以帮助年幼的孙子治理国家。
与后来的“垂帘听政”相比,吕后临朝称制在形式和性质上仍有所不同。两者的共同点都在于太后实际掌握了政权,但“垂帘听政”时,皇帝依旧位居中间,太后则坐于一旁,虽然权力实质上由太后掌握,但大臣们仍然需要以皇帝为名,向他上奏。而在吕后的“临朝称制”下,太后坐于正中,皇帝则被安置在旁边。虽然这种改变看似只是座位的调整,却反映了权力结构的重大转变。在垂帘听政下,名义上皇帝依然为主,而在临朝称制的情况下,吕后已然是权力的真正掌控者。
回顾吕后临朝称制的历史背景,首先需要从汉惠帝的去世说起。作为汉朝的第二任皇帝,汉惠帝刘盈的历史评价相对较低。虽然他执政了七年,但在这段时间内的政绩并不显著。不可全然归咎于汉惠帝,他即位时年仅十七,尚未成年,且成年后不久便去世。更为关键的是,汉朝在汉惠帝执政期间,刚刚结束长期的战乱,正是急需恢复与发展的时期,因此汉惠帝并未进行太多干预。适度的“无为而治”,有时反而成为了最大的政治成就。
展开剩余82%然而,决定汉惠帝一生的并非仅仅是时代背景,更多的是他背后那位权力巨大的母亲——吕雉。虽然汉惠帝在名义上是帝王,然而真正操控朝政的,始终是吕雉。这种情况使得汉惠帝在治国理政中屡感束缚,难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也许正因为如此,汉惠帝一度抑郁成疾,最终在二十四岁便早逝。
然而,汉惠帝去世后,汉朝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继承人问题。正常情况下,继承权应当由汉惠帝的儿子继承。若无儿子,则由兄弟继位。这一原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几乎没有疑问。然而,汉惠帝的儿子身份,却成为了一个争议点。
吕雉的掌权,与其自身的过往经历密切相关。由于早年家境贫寒,吕雉的控制欲十分强烈,生怕吕家后代重蹈覆辙。为了确保家族利益,她安排刘盈娶了自己的亲外甥女做皇后。为了更好地保障家族继承,吕雉还秘密安排宫女与刘盈生子,将这些孩子宣称为皇后所生。至于这些宫女,生育完后往往会被吕雉暗中除掉。
因此,刘盈的几个儿子,尽管都是吕雉安排的产物,但他们尚年幼,无法处理政务。最终,吕雉挑选了其中一位年幼的儿子,即历史上被称作“汉前少帝”的刘恭,继位为皇帝。刘恭继位后,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因为年龄太小,无法处理政务,吕雉不得不亲自主持政务。
在这样的情形下,吕雉开始了自己的“临朝称制”生涯。按照古代制度,后宫女子一般不能出入朝堂。若必须上朝,便称之为“临朝”。而“称制”则是因为自秦始皇起,皇帝发布的命令被称为“制”,而吕雉既然开始代替皇帝行使权力,命令自然也被称为“制”。因此,临朝称制,实际上是指吕雉在不具备正式皇帝头衔的情况下,实际掌握了最高权力。
然而,成为实际掌权者并非易事。尽管吕雉在背后已经积累了极大权力,但她想要公开掌权,依然面临许多阻力。特别是来自开国功臣和刘家其他藩王的反对。为了打破这些障碍,吕雉不得不采取了非常强硬的手段。
她开始提拔自己的亲戚和吕家人,扶持他们掌握朝廷重要职务。她首先安排追封自己已故的两个哥哥为诸侯王,这一举措震动了朝廷。刘邦临终时曾明确表示,汉朝以后不允许非刘姓之人封王。然而吕雉却违背了这一遗诏,追封了她的哥哥们,尽管他们已经去世。此举引发了许多开国功臣的强烈反对,甚至包括曾经支持她的王陵,也转而反对。面对这种局面,吕雉毫不手软,她通过降职、贬官等手段,迅速处理了这些反对者。
接下来,吕雉进一步安插吕家人进入高位。公元前187年,她开始为吕家的亲戚和晚辈封王。她的侄子、侄孙、外孙等都被封为王。甚至吕雉的妹妹和一些无显赫才能的吕家人也开始获得封侯的殊荣。这一系列举措,最终使得吕家控制了几乎所有的实权部门,中央政权几乎完全掌握在吕雉手中。
吕雉的这种做法,遭到了汉朝诸侯王和开国功臣的强烈反对。然而,在吕后生前,几乎没有人敢公开挑战她的权威。因为在那个时代,任何与吕后作对的行为,都是在与整个汉朝作对,几乎没有人能与她抗衡。
当然,即便如此,吕后依然存在一大威胁,那就是她所扶持的年轻皇帝刘恭。虽然刘恭是吕雉的亲孙子,但他似乎与吕雉并不亲近。据史书记载,刘恭在长大后得知了母亲被吕雉秘密除掉的真相,心生复仇之念。得知此事后,吕雉感到深深的威胁,她果断废除了刘恭,改立汉惠帝的另一儿子刘义为新皇帝。而刘恭最终也未能善终,最终被吕雉秘密处置。
这场权力的斗争,使得吕雉完全陷入了对权力的疯狂追求之中。在她的掌权下,任何潜在威胁她的人,都无法幸免,哪怕是她的亲孙子,也不例外。
然而,吕后掌权期间,虽然权力斗争在上层不断升级,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她的统治相对平稳。吕后延续了“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尽管上层政治风起云涌,但百姓的日常生活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她还采取了许多惠及民生的政策,例如下调农业税率、减轻流民负担、释放奴隶等。这些政策无疑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状况,也得到了历史上的一些好评。
总体来说,吕后临朝称制的这段历史,虽然充满了血腥与权谋,但从国家管理的角度来看,她的统治并不算糟糕。尽管她的个性十分强势,甚至有些残酷,但她确实为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福祉做出了贡献。因此,后世史官大多评价吕后的性格狠辣,但也普遍认为她是一位颇具能力的执政者。
发布于:天津市米牛配资-炒股票手机软件-配资公司-民间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